|Table of Contents|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aoist Cultural Psychology(PDF)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Issue:
2024年03期
Page:
62-71
Research Field:
心理学研究
Publishing date:

Info

Title: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aoist Cultural Psychology
Author(s):
LI Bingquan
Keywords:
Chinese culture Daoist culture xin Daoist cultural psychology Dao
PACS:
-
DOI:
-
Abstract:
Xin心(heart)is the core concept and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Daoist culture, as one of three pillars of Chinese culture, is no exception. The Daoist culture primarily pertains to psychological ideas about xin, exploring its status and ro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life constitution. It constructs a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thought system centered around xin, which can be referred to as Daoist Cultural Psychology. This type of psychology studies the structured system of meaning or psychological system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at has gradually taken shap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oist culture, centering around Dao道(literally way). It is the unique fundamental way in which the Daoist culture addresses the contradictions of human existence. It has the following basic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fundamental attitude of dao fa ziran道法自然(following the natural way), the emotional mode of tianle 天乐(heavenly joy), an experiential mode of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a cognitive approach of observing through the Dao, and the dialectical thought of the unity of yin and yang.

References:

陈鼓应,1990:《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兼论道、儒、墨、法多元互补》,《哲学研究》第1期。
陈鼓应,1995:《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上篇),《中国文化研究》第2期。
陈鼓应,1995:《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下篇),《中国文化研究》第3期。
陈鼓应,2009:《〈庄子〉内篇的心学(上)——开放的心灵与审美意境》,《哲学研究》第2期。
陈鼓应,2014:《庄子论情:无情、任情和安情》,《哲学研究》第4期。
陈鼓应,2020:《老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
陈庆坤,1998:《道家哲学智慧的异彩》,《天津社会科学》第2期。
冯友兰,2015:《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何亚琴, Nicholaos Jones,2018:《法藏“因缘相即”思想考释——以〈华严五教章〉为中心》,《法音》第12期。
贺元鹏,2023:《从无为到逍遥:老庄虚静思想的意蕴与演变》,《许昌学院学报》第1期。
胡孚琛,2018:《道学文化的综合创新及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宗教学研究》第3期。
黄光国,1998:《知识与行动》,台北:心理出版社。
贾耿,2019:《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中)——天心和道心》,《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第76期。
江瑔,2012:《读子卮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匡钊,2021:《先秦道家的心论与心术》,《中国哲学史》第3期。
老子:《道德经》,饶尚宽译注,2006:《老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李炳全,2023:《儒文化心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李炳全、张旭东,2019:《惠能的“心”之本体论思想及其心理学理论价值》,《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李炳全、张旭东,2021:《主体性建构:中国传统心学的积极心理思想论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李可心,2018:《儒家修、悟、证三境界说——以顾宪成为主要考察点》,《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李霞,2014:《道家心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6期。
刘昌,2021:《道的体验:论作为体验心理学的中国传统心理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刘昌,2022:《论作为人文科学的体验心理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刘昌,2024:《论庄子心理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刘长明,李国选,2022:《道家文化源流考》,《山东社会科学》第4期。
刘安:《淮南子》,陈广忠译注,2016:《淮南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吕思勉,2009:《先秦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安宪,2002:《道家心性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马庆,2017:《庄子心学发微》,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漆思,2010:《心与道通: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意境》,《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第00期。
单虹泽,2018:《论中国哲学体用关系的发展历程》,《衡水学院学报》第4期。
宋霞,2020:《心道相合 止其所止 论白玉蟾的心性养炼思想》,《中国宗教》第11期。
孙凌宇,2018:《道行两域 虚静为宗——张湛虚静思想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王振复,1996:《陈鼓应的“道家主干”说》,《书城》第4期。
王中江,2021:《道家的生命智慧》,《人民政协报》11月15日第10版。
魏冬,2004:《道心与道言:对“天籁”基本内涵之辨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魏微,2020:《道家哲学的生态智慧——以疫病灾难为视角》,《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习近平,202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第30期。
习近平,202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习近平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
向世陵,2013:《中国哲学智慧》(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徐复观,2004:《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荀况:《荀子》,安小兰译注,2007:《荀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佚名:《管子》,李山译注,2009:《管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佚名:《黄帝内经》,姚春鹏译注,2009:《黄帝内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佚名:《周易》,郭彧译注,2006:《周易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袁青,2013:《“道家主干说”述评——兼论老子所实现的哲学突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第7期。
张岱年,1994:《论老子的本体论》,《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
张广保,1996:《新道家在崛起》,《中国史研究动态》第12期。
张丽萍,2014:《论庄子的“真心”——“心”与“道”一》,《管子学刊》第2期。
郑开,2003:《道家心性论研究》,《哲学研究》第8期。
周诗华,2021:《万境唯在一心——成玄英道教心学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周玉燕、吴德勤,1986:《试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地位》,《哲学研究》第9期。
朱松美,2015:《知天以知人:道家哲学的生态智慧启示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庄周:《庄子》,孙海通译注,2007:《庄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Memo

Memo:
-
Last Update: 2024-06-25